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星光小说 >> 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 >> 第十章 明报

第十章 明报 2/2

从报纸经营角度说,有争议的东西才有人愿意看。这样也能提高报纸的销量。

关于建立天启学院,之前朝廷上有官员反对,朱有见捡了几份言之有物条理清晰的让他们照蹬,同时朱有见自己也写了反驳的文章一起发表。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明报》首期终于发行了。

首期“创刊号”,免费发行。找人在茶楼酒肆散发。同时六部衙门、各大官员家、各家商户都送了一份。报纸上注明了报馆地址,声明愿意写文章发表的,不管是政论还是小说,都会有稿酬。而商铺则发广告,则须交钱,但暂时不会收费。

朱有见要求每天的新报纸都要吧上一期的发行数量印在报头之下。这也是招揽广告的手段。

前五天一直在免费发放。京城内掀起了一场读报热潮。

政务部分,反对与赞成实学和天启学院吵的不亦乐乎。朱有见发现民间支持实学的人还是不少的。王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的批判让明朝人思想并不僵化。甚至朱有见发现了一篇佛教徒抨击天主教义的文章。

考虑到避免教派冲突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避免造成排外风潮,朱有见倾向于不鼓励此类政论。实现以朱有见同志为总设计师的明末改革开放蓝图,中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而万历年间因为佛教与天主教教义争论导致的“南京教案”,也让外国传教士们学乖了。朱有见拿这篇文章给徐光启看,徐光启表示不想参与此类争论。

天启学院,徐光启他们一直在筹备。天启学院,总部设在“海子”一带,大体相当于后世圆明园遗址或者清华大学一带。由于火器研发不便在城内进行,朱有见打算在京城西郊的山区另造一城,作为火器研发基地,派兵驻扎保护。

火器这玩意很危险的说。明朝发生过一次火药库爆炸(王恭厂大爆炸),炸掉了四分之一个皇城,皇宫都受震动,皇子呗吓死。这种悲剧不能再发生了。

在京城外的山区秘密建军事基地性质的新城,不但可以用于火器研发还可以驻军,与京城互为犄角。而且朱有见准备建立一个军事学院,培训军官之类,也要设在里边。这是后话了。

眼前关于天启学院的招生,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在《明报》报道前,只有中央官员们知道这件事。而官员中反对的声音居多。经《明报》报道,天启学院才为平民所知。天启学院的招生标准不高,有秀才功名者即可报名。

大部分读书人,如果不能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则什么也不是。很多家贫者只能当教书匠——明朝是没有将学校纳入事业编的,学校主要是私塾,教师真的是教书匠——不是戏称。

这部分人报名比较踊跃。高级知识分子,如举人之类,虽然做官依旧无望,但是也不愿进天启学院这样的“工”学院。工匠地位低下的思想仍在作怪。朱有见暗想,你们看不起实学,朕废了科举中的八股,改考实学和策论,到时候你们哭去吧。

不过暂时不作如此剧烈改革。否则读书人纠集一起,抬孔圣人牌位游行,那可不是玩的。

报名天启学院的人渐渐多了。免食宿费和学费这一条是很有吸引力的。朱有见之前设想的入学考试决定放弃了。免试入学,但加强平时考试的严厉程度,同时设末位淘汰制度,效果更好。

朱有见趁机开设了法学系和军事系。法学系先招了一批刑名官吏进行培训。军事系则选择军队中识文断字之士入学培训。当然这两系也招其他来源学员,混合学习。

学院创建伊始,学习方法主要是读书和讨论。学员定期上交学习心得、笔记、论文等形式的文章一篇,并且相护点评。从这些文章中整理有用部分,准备编成教材教。其他来源的书也在搜集中。

学校的经费,作为皇帝的朱有见,也很是出了点血。户部的财政收入都当成军费,填到辽东了。

能不能从报纸的运作中赚点外快?或者开办一下其他产业赚外快?商税这时候还没有开征。而土地税和人头税,有太多的免税阶级。不免税阶级往往是赤贫的无产者。比如佃户或者城市里的做工者。

喜欢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请大家收藏:(www.xgxs.net)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星光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最新章节 - 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全文阅读 - 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txt下载 - 苔原人的全部小说 - 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 星光小说

猜你喜欢: 当满级大佬翻车以后仙妻攻略带着农场混异界校花的贴身高手抗战之最强杀手金钻豪门:至尊帝少的盛宠战神狂飙丹武双绝万古至尊丹道宗师